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里 我最喜歡你
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樂里 我最喜歡你

20061230

THE LAST DAY OF 2006

雨天
又是那裏
又心理作用
以爲有過眼神交匯
還是不敢
還是害怕
還是學不會
最後一天
以爲像LLZ那樣欺騙自己
最後一天結束了
之後就不會再想

偷偷
悄悄
認認
真真
看一眼
失敗是注定的結果
讓他繼續存在吧
心裏
那個位置
一直
會在那裏

超市一位收獲糖罐





看來去超市還是有用的
意外收穫
幸福

Posted by Picasa

ticketS 十二金釵眾生花


終于等到了
雖然還有三個月,卻已經開始強烈期待。
一張給ME
一張給YM
就當生日禮物
繼續等待
林夕
Posted by Picasa

20061228

2006四台联颁音乐作词大奖


2006四台联颁音乐作词大奖 - 林夕



等来了de第一个奖




Posted by Picasa

Posted by Picasa

天津


終于到了天津,並不是想象中那樣冷...
小小的機場,破破的機場,讓我有點招架不住...
過分熱情的司機大叔,慢慢行駛,又是個傷腦筋的問題...



20061223

傷城




傷 什麽是傷
是愛人的離去?
是親人的離去?
是愛人的背叛?
是親人的滅亡?
是朋友的欺騙?
是悲涼的誤會?
是我們的悲劇?
還是人
根本就是傷的本源
Posted by Picasa

滿城盡帶黃金甲

只是一場煊彩的鬧劇
而我也只是被張藝謀的宣傳功底所引誘的小觀衆而已
Posted by Picasa

夕爷无限好林夕

数近期见报率最高的乐坛幕後工作人,应该非林夕莫属。

首先以嘉宾身分上台,用「身上一块肉」来形容与千嬅的关系,搞到对方又喊又笑;早前在叱第二度失意填词人大奖,在庆功宴酩酊大醉,结果被传生爱滋;最近,推出个人歌词集《林夕字传》,专访覆盖大小报章杂志。

林夕向来鲜有高调地接受访问,所以坊间对这个神秘人充满疑团,简单如「林夕」这个名字的来源都有不同版本,网上最热传的,是因为林夕喜欢《红楼 梦》,所以将简体字「 」拆开,取名「林夕」。这个「传言」传了好几年,当事人一直没有承认或澄清过,但原来实版本并非如大家所想像般诗意。

林夕自言看得开,所以传生爱滋又好,笔名来源又好,统统都不会主动回应,他近年深信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就已经无限好。

打冷震的梦

林夕,并起来是「梦」,夢的简体字。多年来一传十,十传百,大众早已认定这是林夕的笔名来源,但原来当事人听到这个传言会打冷震。「我听到个 『梦』字会打冷震,这些只是传闻,更加不关《红楼梦》的事。真正原因其实很核突,当年初入行,觉得自己的原名很普通,於是就想改名,那时候很锺意林振强, 就选择改姓林,之後又觉得树林下有个夕阳几好喎,这样就叫了做『林夕』,这个才是真的版本,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误传。後来,我的徒弟林若宁改笔名,我就提 议他跟我姓林,因为我希望他可以做我的接班人,大家的感觉好像一家人。」

早前在叱颁奖礼上,林夕公开表示希望「『夕』和『阳』以後都无限好!」之後有传他指的「阳」是「杨千嬅」,但原来又另有其人。「我都後悔说得不 清不楚,连俞琤都说没有人明白。其实当时我是指陈辉阳,我和他合作很久,互相很有沟通,我一直很崇拜他的旋律,但这行实在太残酷,近几年已经没有人再找 他,真的很可惜。我很怀念我们合作无间的日子,无论台下的人明不明白,这都是我新年的一个愿望。」

Hermes和劳力士

林夕是广东歌词的名牌,传媒普遍尊称他为「词神」,但在他心目中,LV、Hermes才是真正的名牌。「如果我可以跟LV、Hermes、劳力士 齐齐做名牌,又真的几好喎!我咁贪慕虚荣,样样都锺意,其实我都是个购物狂,只是一直压抑住,哈哈!」林夕坦言有留意网友和传媒称他「词神」,但他更留意 当中的评语。「我平时都会看网页和newsgroup,留意一下大家的评语。那些人够热心,我看後都会尝试自我检讨,否则就不会有进步。不过,如果有人水 准有限,智商比较低的,我就不会理,更加不会介意他们批评我。」林夕表示,当很多人都有同样的讲法,他就会放在心想清楚。「去年有人说我太多口语化,其 实我从没有写广东词,只是用一些日常用语,例如『打爆机』。不过,有人觉得我没有了当年写给王菲的靓风格,我这个人很民主,如果大家想看,我今年写多些 啦,这些都是我最拿手的!」入行多年,林夕感受到流行曲和歌词变得愈来愈复杂。「现在的感情和关系都比以前复杂了,所以歌词亦比较细致。不过,现在少了当 年讲道理的哲理歌,如〈明日话今天〉,以前香港乐坛的消费层很广泛,无论大细都会听歌,现在流行歌愈来愈年轻化,为了迎合他们,情歌的数目亦愈来愈多。」

好句子 好歌词

林夕虽然年产过百首歌词,但他自觉歌词在流行歌的地位偏低,一众乐迷向来都是偏重旋律。「歌词在歌曲的地位向来都是排第二,一首歌hit与不 hit多数是靠旋律,我经常都会听到有人说被旋律感动,反而忽略了歌词的重要。近年,有人说多了人唱卡拉OK,只要有一句很中的歌词,就可以令一首歌流 行。」不过林夕认为,好句子并不代表好歌词,歌词好与否,应该以整首歌来评价。「其实不是有一句中的歌词就是好,这样只可以说是成功,整首歌词要好才算是 好歌词,可惜只有少数人认同,大家通常只会留意当中的一两句歌词。」去年,大家很记得〈爱与诚〉内「做只猫做只狗」这一句歌词,但林夕觉得整首歌词的细腻 才是他最满意的。「这首歌描述想分手的心情很细致,『做只猫做只狗』只是其中一句,但大家就只记得这一句,其他都被忽略了。」林夕透露,填词除了要整首歌 的气氛拿捏准确外,亦要配合主唱的歌手。「每个歌手有不同风格,例如千嬅已经长大了,和少女时的敏感度不同;Twins的情况亦差不多,她们的歌曲都愈来 愈成熟。至於Eason,我觉得他是男版王菲,他给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每次他有新歌,我都很重视,希望可以有突破,写出不同的题材。」林夕表示,无论 是哪个歌手主唱,他都希望可以填一些开心的歌词,令大家心情好些。「至少听完不要患抑郁症啦!」


王菲与李彩华

一直有指林夕对某些歌手特别偏心,如王菲、千嬅,但他觉得这只是合作年期和交往深浅的问题,并没有偏心的情况出现。「有些歌手open些,愿意跟 我讲多些私人事,这样我当然可以写得更多。有些歌手就已经合作多年,大家都有一份信任,好像王菲-出道我就帮她写歌,记得当年在收音机听到〈无奈那天〉, 觉得她简直是超人声线,当你知道有个超人唱你的歌,你都会紧张啦!」王菲在新艺宝的时期,差不多全部歌曲都是林夕填词,彼此建立了难得的信任。「那时候基 本上跟她没有很多沟通,但很key,她又无限量信任我,无论我填甚麼,她都一样照唱。当我的信心大了,就自然可以更天马行空。」之後在EMI年代,林夕 更为王菲的专辑做企划、设计。「举个例子,如果拿王菲和李彩华比较,一个合作了很多年,一个新合作,大家的了解当然不同。其实这都是一种缘分,绝对不是偏 心。」林夕跟无数的歌手合作过,今时今日最希望可以有新刺激。「台湾很多新歌手都很闷,最刺激的是周杰伦,但他已经有御用填词人方文山,所以成事的机会不 同。在香港,我希望可以多写新人,好像Krusty,我见她们的歌词可以乱来,写乜都得,觉得很好玩。我亦很想为王菀之写词,因为她把声几特别,可惜歌词 不够好,对她来说可能是个障碍。」

教科书

对於年轻的新一代香港人来说,接触文字的最大机会应该是报纸、杂志和歌词。

林夕身为最多产的香港填词人,无形间背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就连当事人亦坦言希望自己的歌词可以成为教科书题材。

「我希望尽量写好些,最伟大的理想是可以成为学中文的渠道,由於歌词经常会repeat,年轻人更易入脑,对学语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林夕拿了黄耀明的〈下一站天国〉作例子。

阳光正仁慈地 滑过睡

「用『仁慈』来形象阳光,是一份对阳光的感激,亦是很特别的修辞手法。而『滑过』就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表达了对睡的留恋。」

缩短了永恒 增长了皱纹

於天国再会亦能拾回前尘

「这两句用了很得意的对比手法,永恒本来是无限长的,但被缩短了;而皱纹增长了就代表老去,最後归於天国。」

抚摸过雪人 苦恋过圣人

「多数人会用『崇拜圣人』,很少会用『苦恋』,尝试运用多些想像力,中文可以有很多玩法。」

经过林夕指导後,的确增加了对词汇运用和修辞种类的认识,但相信如果亲身尝试运用,如「雨点正蛊惑地捐过腋下」,相信一定先会被编辑改到飞起,继而再被编辑主任训话一番,死梗!a



文章编号: 200601248440039




A60 东Touch
2006-01-24
去香港時有買,可那時不喜歡林夕,后悔了~~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喇沙书院 (La Salle College)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学,由喇沙会修士于1932年创立,位于九龙城区。
历史
成立与初期发展
1917年,圣若瑟书院的修士在漆咸道设立了一所小学。当时,九龙发展迅速,对学位的需求急增。圣若瑟书院的校长艾玛·撒隆修士 (Brother Aimar Sauron) 认为需要在九龙兴建一座新的校舍。1920年代末,他在界限街购置了一块土地,作为发展新学校之用。

1930年11月5日,港督贝璐爵士 (Sir William Peel) 为新校舍奠基。1931年12月3日,校园的设施已经能够容纳八班,共303名学生。当时学校由圣若瑟书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学校的四位辅助教师共同管理。

学校于1932年1月6日正式开幕,由七位修士共同管理。艾玛修士成为首任校长。几天后,40名学生开始在校舍西翼寄宿。当时有14班,共540名学生。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有欧洲(特别是葡萄牙)血统。

其后七年,学校在艾玛修士的主理下蓬勃发展。学生在大学入学试取得优秀的成绩。数个实验室、四个网球场和一座标准足球场相继落成,并于校园内竖立一座圣约翰·喇沙的塑像(保留至今)。学生人数于1935年增至805人,至1939年更达106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运作。港英政府征用了校舍作为军事监狱,后来改为医院。为了继续教学,修士在街道对面建立了临时教室。到了下午,修士则到医院提供协助。

1941年圣诞节,香港沦陷。日军接管了校舍,驱逐修士,校舍则变成仓库。当时香港食物短缺,港日政府鼓励市民离开香港,一些修士因此于战时避居越南。学校创办人兼首任校长艾玛修士于1945年在越南去世。

1946年,战事结束,卡西安修士 (Brother Cassian Brigant, OBE) 开始筹划重开学校,并很快录取了600多位学生。港英军政府却于1947年再次征用校舍,成立第33综合医院。在柏德烈·唐纳修士 (Brother Patrick Toner) 的领导下,学校迁移到何文田巴富街的临时校舍。虽然当时学校遇到不少困难,但校内活动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了纪念艾玛修士和卡西安修士对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学校于2006年开幕的两座新翼,分别以两位修士的名字来命名
战后发展
1956年,斐力修士 (Brother Felix Sheehan) 接任校长。1959年8月1日,他从军政府方面取回校舍。此后,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学校分成中学和小学两部分。1957年,喇沙小学成立,由彭亨利修士 (Brother Henry Pang) 担任校长。

1970年代中期,校长拉斐尔修士 (Brother Raphael) 和其他修士商量后,认为旧校舍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全面翻新耗费庞大,因此修士们决定拆除旧有的校舍,重建一座设施现代化的新校舍。为了筹措重建资金,校方把一部分土地卖给了数间地产发展商,建成包括碧华花园在内的一些私人住宅,因此新校园的占地比以往减少。[来源请求]重建其间,教学活动继续进行。1982年,喇沙书院金禧纪念。同年2月19日,新校舍由港督麦理浩主持开幕。

新校舍楼高七层,可容纳超过1800名学生。校舍作四方城设计,分东南西北四座,中央建有花园和篮球场。花园里面放置了一座本来竖立在旧校舍门口的火炬型石雕。所有房间都设有中央空调,并安装了双层玻璃窗,以减低往来邻近启德机场的飞机所发出的噪音。除了课室之外,新校舍提供了大量进行学术和课外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综合科学实验室各两个、一大一小的演讲厅两个和其他多用途活动室。此外,是次重建扩充了不少运动场地:包括一个全天候400米田径场(六线),一个标准人造草地足球场,一个奥林匹克标准50米室外游泳池,一个网球场,一个排球场,两个室外篮球场,一个健身室,一个壁球场,并有一个体育馆,可以用作篮球场和六个羽毛球场。它的看台长廊还可以用作乒乓球室及考场。这些设施主要由 Rev. Brother Alphonsus Chee 及谭玛士修士 (Rev. Brother Thomas Lavin) 主导发展。

近年发展

校舍新翼外观为了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家长教师会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于1995年1月成立。家教会举办很多活动,例如阅读会,中一新生适应周、春茗、(内地和外地)教育机构参观交流、旧生分享演讲等,构成学校生活极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活动都很受学生欢迎,当中不少更是以学生作为中坚分子,协办筹划的。很多家长都是喇沙书院的旧生,他们因著这些活动和学生接触频繁,对于推广学校的传统文化,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6年9月,学校的田径场和足球场急需重新铺设。喇沙基金会在家长教师会的协助下,共筹得超过五百万港元,并得到香港赛马会捐助同等的金额。重铺计划于1998年10月完成,设施改名为喇沙书院·香港赛马会田径及足球场。

1998年12月,学校主办了第三届亚太区喇沙会教育会议,接待约130个与会者。是次会议决定成立香港喇沙会办公室,以谭玛士修士为召集人,联系喇沙会在香港成立的各个机构及其成员。2004年12月,超过150名喇沙会修士和学生来到香港参加第七届亚太区喇沙青年会议,由校长谭玛士修士主持,主题是“共同以信仰带出服务”。

2004年夏天,学校开始进行校舍改善工程,两座新翼于2005年落成,以学校两位前修士校长艾玛和卡西安命名。这次工程为学校增加了32间课室,包括一个大型电脑室和一个多媒体学习中心。

校内组织
喇沙书院旧生会 (LSCOBA)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书院旧生所组成。旧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是支持学校的重大力量。多年来,旧生会多次为学校筹集经费,用以改善校园环境,并以喇沙书院为中心,搭建了一个宽阔的人才网络。透过他们与学生的不断交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至2005年为止,旧生会会员人数达到5236人。

喇沙书院学生会 (LSCSA) 由学校的所有学生所组成。内阁成员 (EX-CO) 由二年级或以上的学生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选出。学生会由六个部门组成:

Class Representative Board, CRB(班代表部,负责代表学生会与学生沟通,照顾学生福利及筹办圣诞舞会)
Clubs Coordinating Board, CCB(会社统筹部,负责监察校内各个学会及筹办大部分学生会的大型活动)
Discipline Board, DB(纪律部,负责协助训导主任维持学生纪律)
Publications Board, PB(印务部,负责出版校报 The Lasallian)
The Secretariat, SEC(秘书部,负责学生会各项活动的场地布置,制作横幅及设计学生会产品如领带夹、风褛、文件夹等)
Financial Committee(负责制订年度预算及处理学生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学生会每年都举办各项大小不同的活动,当中包括圣诞舞会 (Christmas Ball) 及天才表演 (Talent Quest)。

另外,一些学生广为使用的设施,也设有自治组织,如图书馆部、资讯科技部等,负责维护设施和为学生提供协助。不少自治组织有很高的决策权,教师只担任顾问角色。

学生会和自治组织的成员都在领带上佩有特定的徽章。

由于学校的设施远多于香港一般标准中学,香港政府并不为维护这些设施提供额外资助。为了维修及更新这些设施,校方常常要筹措大量资金。有见及此,法兰西斯修士 (Brother Francis O'Rourke) 和旧生于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会,协助校方处理有关资助设施维护的问题。

首位非修士校长
一直以来,学校的校长都由喇沙会修士担任。在香港修改了相关的教育法例之后,中学校长必须于六十岁卸任。[来源请求]然而,近年喇沙会的修士多被派往发展中地区协助当地的教学工作,导致已发展地区,如香港,缺少适合担任校长的年轻修士。[来源请求]2004年,年届退休之龄的谭玛士修士卸任后,校长一职由学校旧生刘炜坚博士出任。学生和旧生对校方安排非神职人员担任校长反应不一。

刘炜坚博士于2006年6月27日于学校网站上,宣布因私人理由辞去校长一职,由2006年8月31日起生效。校长一职由当时其中一位副校长王仁杰先生署任。王仁杰先生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被委任为校长。

学校成就
喇沙书院被视为香港的传统名校之一,一向在学业和课外活动上取得优秀的成绩
学业成绩
1993年,喇沙书院出产了全港第一个文科十优生。南华早报以 "Arts Student Makes History" 为题报导。

2001年,四名喇沙书院的学生于同一届香港中学会考中取得十优的佳绩。2003年,喇沙书院的学生于会考中共取得501个优(“A”),创下自香港举办首届会考以来的纪录。(每间中学一般能在每年的会考中取得大概二十个优,而名校则约二百个。)[来源请求]2005年会考,三名喇沙书院学生取得十优成绩,另有六名学生取得九优或八优佳绩。全校共有二十八位同学有资格参与优先录取计划。其中两班理科班的学生共取得超过330个优,平均每个学生有四优成绩,成为学界纪录。
课外活动
喇沙书院也曾在校际文化和运动比赛中夺得无数奖项,其中胜出过联校中文辩论比赛八次,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大奖冠军四次,都是学界的纪录。[来源请求]喇沙书院的学生也踊跃参加演说、戏剧、音乐等文化演出和比赛。

运动方面,喇沙书院于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曾包办甲、乙、丙三个年龄组别的九龙区校际羽毛球比赛冠军,即大满贯。在田径(1950-1951年获大满贯、1985-1989年连续五年总冠军)、羽毛球、篮球、越野跑、剑击、足球(1947-1949年、 1972-1973年、1987-1989年获九龙区大满贯、1982-1990年连续九年总冠军)、曲棍球、壁球、垒球、游泳、乒乓球、网球、排球(1985-1986年获九龙区大满贯)等体育项目的校际竞赛中,喇沙书院也夺得或曾经夺得总冠军。其中,乒乓球校队于2001年起至今都是总冠军。

奥米加玫瑰碗及后继的中银香港紫荆杯是颁授予在香港及九龙区参与特定体育项目整体成绩最好的中学的奖项。喇沙书院曾夺得上述奖项共25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6年),是学界体坛保持的最高纪录。

2002年2日3日,1932位学生及旧生于喇沙书院田径场上进行“大环抱”,打破了最多人同一时间拥抱的纪录,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其中一项--“环抱一家亲”。该纪录保持至2004年被打破。

传统
喇沙书院非常重视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因著学校的历史、宗教等因素、历任校长和旧生的言行积累。学生和旧生的成就为学校带来光荣,加上不少旧生曾经返回书院任教,也为发扬传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旧生领带
中六的学生可以打一条绣满校徽图案的领带,这条领带被称为“旧生呔”,和一般红、白、黑斜线相间的校服领带不同。


打气支持
在大型的校际运动比赛中,特别是每年三月于湾仔举行的校际田径总决赛,某些年级的学生不用上课,改为到湾仔组成庞大的支持团队。学生由学生会内阁成员率领叫喊口号,又大唱校歌和其它鼓励歌曲,挥动校旗,以鼓舞田径队的士气。很多学生和旧生都耳熟能详的口号包括“La Salle Spirit: never say die”和“Be calm and do your best; that's all La Salle requests”。

学生会又会设计各式各样的横幅、传单和贴纸,到处展示和分派。

著名校友
施祖祥 - 前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
苏泽光 - 前电讯盈科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现任香港电影发展委员会主席
梁伟文(林夕) - 香港著名填词人
伦永亮 - 香港著名作曲家
黄湛森(黄沾) - 香港乐坛泰斗
白先勇 - 台湾著名中文文学作家
董启章 - 中文文学作家
许冠文 - 香港影星及创作人
陈欣健 - 香港导演协会副主席
吴荣奎 - 前运输局局长,现任公务员叙用委员会主席
梁志健(森美) - 香港著名电台节目主持人
李振藩(李小龙) - 世界著名武术家及功夫影星
孙耀威 - 香港男歌手
蓝奕邦 - 香港男歌手及创作人
曾俊华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
王冬胜 -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郑明训 - 前领汇主席
郑柏林 - 息影童星
王赐豪, BBS, JP - 同珍集团主席
蒙民伟 - 信兴集团主席兼董事长,慈善家
赵荣德 - 前喇沙书院副校长,现任香港辅导教师协会副主席,电视节目《我们都是父母》客席主持,英语学习书作者
蔡坚 - 香港医学会会长
罗志力 - 香港律师会会长
黄嘉纯 - 香港律师会副会长
陈祖泽 - 九龙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文耀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行政总裁


祈祷活动
学生保留祈祷的传统。每个上课天,学生都要祈祷三次,分别于上课前、小息后和午饭后。祷告由班主任或信仰天主教的同学(通常是值日生)带领,颂念天主经或圣母经等经文,并加上喇沙会学生特有的一段:
领:Sain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圣若翰喇沙,)
答:Pray for us; (为我等祈;)
领:Live Jesus in our hearts, (耶稣活在我们心中,)
答:Forever! (直到永远。)
这二颂二答,是差不多所有喇沙会中学的学生和旧生都知道的,也出现在他们聚会中。

历任校长
Rev. Bro. Aimar Sauron, FSC (1932-1945)
Rev. Bro. Cassian Brigant, OBE, FSC (1945-1947)
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 (1947-1956)
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 (1956-1966)
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 (1966-1971)
Rev. Bro. Raphael Egan, FSC (1971-1984)
Rev. Bro. Alphonsus Chee, FSC (1984-1990)
Rev. Bro. Francis O'Rourke, FSC (1990-1998)
Rev. Bro. Patrick Tierney, FSC (1998-2000)
Rev. Bro. Thomas Lavin, FSC (2000-2004)
Dr Paul Lau Wai-keen (刘炜坚博士)(2004-2006)
Mr Wong Yen-kit (王仁杰先生)(2006-)

班别架构
中一至中三:各七班
中四至中五:各七班,其中四班为理科班、两班为商科班、一班为文科班
中六至中七:各四班,其中三班为理科班、一班为文商科班

校歌
喇沙书院校歌原为英文版,后由校友黄沾为中文版译词。今天,学生和旧生还是比较常用英文版的校歌。

英文版:
1.
Boys of courage, boys of daring,
Full of manliness and will;
Spirit nought for danger caring,
Hearts to conquer every ill.
Chorus
We are sons of La Salle everyone,
and no matter where we go,
High aloft her flag we will hold,
and strive that her fame may grow.
2.
There are famous schools in plenty,
With their heroes by the score,
And they flourish high and mighty,
But La Salle is something more.
3.
From her lofty station pointing,
To the sky's majestic dome,
She would have us ever minding,
That above is our true home.
4.
Come whatever kind of weather,
Come the stormy days along;
When the old boys get together,
They will always sing this song.

中文版(黄沾博士译词):
1.
豪情少年敢为敢作
一身朝气心向上
人行正途艰危不怕
我会尽心全力干
重唱
有幸做好喇沙书院友
重遇我往昔同窗
不管天阴天晴日
我地齐声将此曲唱
2.
云云教坛书堂精舍
各有当世好印象
唯从有成英雄榜看
母校突出人共仰
3.
抬头对长空求指引
放眼高阔天际望
昂昂志朝彩云深处
与母校青云共上
4.
同门友谊因时俱进
当天欢笑不变样
良朋满堂欣然相对
母校校歌来合唱

出版刊物
The Lasallite(喇沙校刊)
- 年刊
- 喇沙书院编辑部 (La Salle College Editorial Board) 出版
The Lasallian(喇沙学生)
- 校报
- 喇沙书院学生会印务部 (The Publications Board) 出版

转自维基百科

不要

融僑之旅

travelling in CQ nanping
~~~哪裏來的人啊~~~










有愛斯基摩人的感覺
放心
不是我
我的代表




回望
ENDing
www.flickr.com
This is a Flickr badge showing public photos and videos from mlinxil. Make your own badge here.

Time


……全



Powered By Blogger